第一篇:关于诸葛亮的主要事迹(简写)
关于诸葛亮的主要事迹(简写)
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殚精竭虑,辅佐刘备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了“跨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抗拒曹操”的治国方略。他儒法并用,以法治国,执法必严,赏罚分明;他重用人才,任人以贤;他审时度势,不断的调整内政外交政策;他重视农业生活,安抚流亡,轻徭薄赋,发展社会经济;他亲率大军北伐,革新武器装备,发明了孔明灯和木牛流马等。他的一生充满了智慧,为中国历朝历代所推崇成为智慧的化身。
1.躬耕陇亩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县。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内容来源好 范文网:wWW.),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
2.隆中对
《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今襄阳市襄城区古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得见。《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3.赤壁大战
建安十三年(208)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军。 刘备到达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与鲁肃结为朋友;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成功劝说孙权联刘抗曹。
4.白帝托孤
至章武三年(223)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地说:“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刘备又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 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
5.南征之七擒孟获
直至建兴三年(225)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一定兵源补充后,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6.北伐
1、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冬,诸葛亮出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围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事迹材料 www.) 3、建兴七年(229)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今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地,魏军撤退。同年,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今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5、建兴九年(231)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司马懿,汉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于是宣王司马懿退还保营。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6、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期间诸葛亮既屡屡遣使者下战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激怒宣王司马懿,但司马懿忍辱据守不出,并以“千里请战”的妙计平息将怒。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
7.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8.吃瓜留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 ……此处隐藏6553个字……虽然他会在微观上玩一些小聪明:
1,诸葛亮其第一笨: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
其本躬耕于南阳,却被刘备三顾茅庐而请出来了,放弃了自己原本的人生信念和处世态度。
2,第二笨:不能审时度势,利用优势资源,做出正确的选择。
诸葛亮出山之际,天下大乱,不出山就算了,出山的时候选择了资源处于最劣势的刘备,逆势而为,苦苦经营,不仅阻碍了历史的进程,而且这个错误选择的阴影伴随其一生,导致其最后的病死,阳寿早尽!
3,第三笨:用人有疑,疑人还用
一个是当初魏延加入时,他就根据其脑后一根反骨断定其以后必反,毫无任何证据和先兆而且是人家投奔的时候这么判断纯属臆断!而且后面还大用特用。还有一个就是马谡,马谡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大家都怪马谡,我觉得其根本原因是诸葛亮这个管理者没做好,事先预料到可能出现的问题还是疑人还用,最后沉重的后果他也自负了,直接导致出兵失败,从此一蹶不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管理者最基本的常识都做不到,所以不能说其不笨!
4,第四笨:一生求稳,过于呆板,不懂得变通
我记得没错的诸葛亮是六出祁山,姜维是九出祁山伐魏,每次还都是同样的粮食问题最终撤回。不但自己笨,还把姜维这个天才也教得和他一样笨,姜维跟他之前做了不少有名得事情,跟了他之后基本没啥出彩得地方。六出九出,说明不是一般的呆板,而且每次都是断粮,一个管理者六次同样的方法还因为同样的原因失败,还把下一任管理者带成和自己一样,不能不说是笨到极点!笨得可气!如果能象玩空城计一样,来一次不一样的出兵,直捣魏都,说不定效果比空城计还好(书中魏延有抱怨提及),直接拿下,历史改写。真让人痛心啊!
5,第五笨:不懂放权,活活累死!
诸葛亮凡军中二十两银子以上的事务都要亲自过目,这样不累死才怪!司马懿抓到小兵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感叹诸葛亮命不久已。做为一个管理者,不懂得放权,把自己活活累死,这不能不说是笨得经典;虽然当时五虎上将已不在,但是当时人才还是很多,姜维张苞之类的人才并不比其他二国少。
6,第六笨:愚忠,抱有私人感情,而置多数人利益不顾
诸葛亮从最开始的被刘备有目的骗出山之后,到刘备死后托孤,叫其可以废其子自立,他都愚蠢的不可救药,反而更加死心塌地扶那个扶不起的阿斗,结果自己命都搭上了,刘备那个家族企业最后也是衰败。诸葛亮只顾自己的私人感情,置广大蜀国员工的利益而不顾,这是不能容忍的,早就该废了那个扶不起的阿斗自立为王,可惜其没有,立个傀儡样的,虽然还是他管事,但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加上那么多笨的地方,连累广大蜀国百姓,哎...他要是自立为王,我想吴魏绝对心存畏惧,士气肯定受影响,而且不可能出现什么出山断粮的问题!
综上所有,只能感慨一下,诸葛亮你一代人才,虽然有小聪明,但是实在太笨了,不懂管理,
以至笨死,可惜啊!
我也是觉得诸葛亮应该要不就是不问世事,做个世外高人,人间隐士,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疯狂著书,然后遗泽百世,要不然就是辅佐曹操,意气焕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笑看乱世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之前也是看到过得,当时我就很不满这个答案的,现在我就来说为什么不满。
驳诸葛亮的第一笨,
躬耕于南阳真的就是诸葛亮的人生信念和处世态度吗?错!这出现在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魏略和九州春秋也有记载过诸葛亮自荐的,是他自荐还是刘备去请,又或者两者都有就不知道,不过他常自比管仲、乐毅,像这样的人他会待着隆重吗?他必定会出山!诸葛亮是一个无双国士,国士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如果说诸葛亮没有这个志向,那才是贬低了诸葛亮呢。有一个叫许是的人去找程登,程登见了他之后自己睡大床,让他睡小床,这个人耿耿于怀跟刘备说,刘备说‘你是个士人,士人是什么,就是要以天下为己任的,现在天下大乱,就是要等着你们出来,报效国家,拯救人民,你们都不肯出山,乃天下苍生何?你在干什么,你在求田问世,不要说程登瞧不起你,就算我刘备也瞧不起你,程登还客气让你睡小床,你来到我家里我让你睡地下!’要是诸葛亮真的是这样的人,刘备是绝对瞧不起的。
驳诸葛亮第二笨,
诸葛亮看中刘备,是因为刘备那里有着诸葛亮的理想,诸葛亮一生都是在为复兴大汉做奋斗的,只有刘备才能实现诸葛亮这一个伟大的理想,就入郭家当时不在强大的袁绍手下而跑到弱势的曹操那里是同样的道理,他们要为自己找一个好老板,刘备就是诸葛亮的好老板。刘备是什么人,天下枭雄,谁不认识刘备的?说刘备差,有道理吗?没道理。
驳诸葛亮的第三笨,
马谡失街亭,真的是诸葛亮用人不当吗?确实是诸葛亮的责任,当时所有人都阻止了,但诸葛亮却还是要用他,结果酿成大错,本来应该是能够成功的。再说马谡是人才,跟诸葛亮在思想上都能同步,而且杀马谡的时候不仅仅是诸葛亮哭了,全部的人都哭了,用马谡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诸葛亮万万没想到马谡还不善实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个故事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三国志记载,马谡是下落不明,有三种说法,一种是被诸葛亮杀了,一种是病死在狱中,一种是逃跑了,这个顺便提一下。诸葛亮是伟大的政治家,他份管理绝对没有问题的,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是军事家,对于军事诸葛亮并不是精通的,而把军事当成是政治,那是不了解军事政治的人才说得出的。
驳诸葛亮第四笨,
诸葛一生为谨慎,他一生都是求稳的,这是他的做人立场,改变不了的。他每一次出征,那是他不想的,打战就要军粮,军粮从哪来,农民身上来的,对蜀国的人民来说这负担是很重的,实在没有太多的军粮给予诸葛亮北伐。但蜀国一定要出征的,只有出征才能保全他的领
地,这个了解蜀国的地理就知道了。再说空城计,诸葛亮真的有空城计吗?没有!这是罗贯中给他的,空城计是曹操的发明权,吕布在攻打曹操的时候曹操就是用这招打败吕布的,在此就不多讲了。
驳诸葛亮第五笨,
诸葛亮大权独揽,那是因为他效忠于蜀国,一个效忠国家的人你说他笨到极点,那是对他最大的侮辱!
驳诸葛亮第六笨,
诸葛亮真的存在私情吗?如果真的有,那么他就自立为王了,还用得着刘禅吗?刘备临终前是这样说的:“若自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还有其他的儿子,他那句话更确切来说应该是说如果刘禅扶不起,就让诸葛亮自己在他其他儿子中选一个,而不是让诸葛亮自立,历来哪有一个皇帝把自己的位置让给其他人的?再说刘禅真的是弱智吗?答案是否定的,刘禅并不弱智,刘禅聪明得很呢。如果诸葛亮自立,那么他的形象就此毁了,让他自立,简直就是想要毁了诸葛亮的一生。
所以说诸葛亮笨到可以,那简直就是毁谤诸葛亮。诸葛亮总其一生都是孤独的,就连他死了这么多年,依旧有着那么多不了解他,在这里毁谤他的人存在,真是为诸葛亮感到悲哀呢,这才是诸葛亮真正的悲哀!
再说一次,诸葛亮是一个高风亮节的人,他不是笨死的,而是累死的,希望这个答案你能接受,也希望不要再有什么人误解了诸葛亮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