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源潭镇长源村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发言稿<?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一:基本情况
我们村地处黄盖湖畔,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环境优美,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全村总面积约合20k㎡,属半丘**地区。全村共有山林500亩,水田面积2120亩,旱地1195亩,养殖水面3100亩。村下设八个农业组,八个企业厂场,村集体经营年收益22万元,固定资产总值600余万元。总人口1425人,其中党员54人。
二:特点及建设成效
在过去岁月中,老一辈的长源人凭着智慧和勤劳,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一连串令人瞩目的业绩。“社会保障”、“支部建设”、“双层经营”等均受到县、市、省、中组部的多次肯定和表彰,特别是“社会保障”在87年受到了美国友人高约斯.明克斯教授的认同,而且连续五年被授予**省以及**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近年来,我们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借“新农村建设”的春风,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工作思路,通过各部门的扶持,共投入资金800万元,启动了三大项二十大项目的建设,发展主导产业三个,美化村部及农舍180栋,**了敬老院,硬化村组公路15公里,实现了公路以及农户农舍的房前屋后、沟港河渠的空隙地带的绿化带,整修田间沟渠1.6万米。初步形成了“一心、两带、三片、四区”的村庄空间形态布局。目前,呈现我们眼前的是:风景秀美,绿树成荫,村容整洁,道路平坦,果满山岗,水动鱼跃,民富安康的喜人局面。
发展农业生产和促使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在围绕农民如何走出传统的种养殖模式,就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上,我们一是通过聘请了**市及**市农业局的专家,对市场进行预测和评估,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进行特种水产的养殖,水稻优良品种的示范和推广、经果林的品种改良。二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行招商引资。几年来,我们成功引进了**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落户长源,这些企业的建设,不仅巩固了集体经济,而且也解决了本村剩余劳力的就业,同时拉动了本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三是集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实行城乡互补双赢。创办了5家“农家乐”休闲会所,包装长源组“乡恋”一条街。几年来通过这些项目建设的取得,每年可为农民净增人均纯收入1400多元,从根本上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搞好农民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对过来我们村基础设施老化严重,规划不科学,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我们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科学合理的原则,邀请市规划局等八个单位的专家对我村远期和近期的发展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目前,我们正在按照规划的要求一步步落实。
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造更新抗旱机埠11台,排渍机埠1台;硬化抗旱主干渠,新修渠道32华里,整修田间机耕路20余华里;争取国土平整项目,实现了对叶家桥垸撇洪渠清淤扫障3.2公里;平整荒山120余亩,铺设防汛沙石路面5公里;争取省农村电网改造项目,新架设高低压线路8.5公里,增容改造旧变压器13台,增容近1000KVA,集中整治了农户入户外线的私拉乱接现象,完成采用集中电缆统一安装入户,一期入户率达46%。
在人文居住条件方面:争取了**市新农村建设项目。一是采取以奖代投的办法,装修更新农户农舍180栋,**居民住宅38栋,形成了两处高标准的居民住宅小区;二是硬化了村组公路15公里,实现了公路两旁的绿化;三是完成了按规划要求的第一期农户改水、改厕、改厨等工作;四是完善了垃圾统一收集处理工作,**垃圾池148个,集中收集处理池16个配套活动垃圾桶300个;五是完善了农户农舍房前屋后的栽花植草及树木绿化。
三:经验和作法
各位领导我们的新农村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争取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夯实新农村建设工作基础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为切实加强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我们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早做规划,“等、靠、要”,等上面好的政策,依靠各级的支持,到各部门要项目,为新农村建设寻找有力的后盾。
(二) 产业富村,规划建村,推动新农村专题深入发展
1、抓产业发展,构建新农村建设支撑。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工程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发展**产业,才能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新农村建设有支撑。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活动中,强力实施产业兴村**工程,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项目,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
2、抓村庄规划,构筑村庄建设新格局。规划是龙头,只有抓好规划,才能逐步改变村庄建设杂乱无章、水平低下的问题,改善农民群众生活环境,同时能够节约耕地,解决宅基地分配不公等问题。在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我们高度重视村庄规划工作,主动与规划部门联系,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目标,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制定好新村规划,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
(三)抓点带面,示范带动,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同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现成的经验,为积极探索我村新农村建设经验,我们坚持抓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不平衡发展带动全面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符合本村经济发展,不搞超前消费和过度建设,不增加村级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符合本村群众的利益愿望,不做表面文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搞无效益的产业。大胆探索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村级治理机制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促进新农村建设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
文档为doc格式